亚洲市场结束“低波动”
作者:康礼贤(Mark Konyn)
今年之前,在亚洲进行投资的国际机构中,其名下各亚洲专业投资经理的业绩差别与以往相比并不大。
这种积极管理的亚洲投资组合趋同或“扎堆”的现象部分由普遍市况决定。由于市场波动性降低,专业投资经理承担足够主动风险的能力受到直接影响,使他们无法展示自己与竞争对手在业绩和风险上的差异。因此,投资经理需要增大他们的主动风险承受程度,以保持竞争力。
对此状况的典型回应就是增大投资组合的集中度,或者在总体持股数量方面如此,或者在对行业、市场或市值的偏好方面如此。于是经理人和客户习惯了这样的投资组合,即为了在特定的低波动性市场环境中达到目标而制定的组合。
今年,整个亚洲地区的市场波动性一直在不断增加。过去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增加幅度已很显著。非常可能的后果是,随着市场转入一个波动更大的阶段,现在各个亚洲专项投资组合的业绩离散程度将会增大,同时基金经理们可能开始重新考虑他们的策略。
尽管亚洲的散户投资者不太可能担忧其基金的相对风险特征,但市场波动性绝对水平的增长将对市场情绪产生影响。自去年年中以来,该地区的散户投资者正在恢复对股票基金的信心。
自今年年初以来,一股将资金配置向风险更大策略倾斜的浪潮出现了。尽管在2004年,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保守型和收益型基金,但今年,基金的资金流偏向于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这些市场上最常见的历来是散户投资者。
随着本世纪初推出的保本基金到了偿还期,这些资金已循环进入了风险更大的资产类别。在某些市场上,这与投资者对国际投资基金需求的增大同时出现——韩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市场开放,人们日益了解国际投资基金的机遇,同时理财市场也不断壮大,这些为国际基金管理公司打下了基础。
分析师和专业投资者都不确定,最近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回调是否是更普遍修正的前奏,或者乐观一些说,还是获利抛售导致的短期调整。然而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低利率和低波动性的情况现在正渐入尾声。
在这轮牛市走势中,自始至终支撑市场情绪的另一因素是低通胀。这一因素能否保持下去还有待观察。第二季开始时,亚洲散户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有所放缓,但此后迄今,他们一直利用机会增加对亚洲地区的资产配置。如果这种情况得以持续,那么国际投资者争相撤退可能还为时过早。与前几次对亚洲投资的热情(主要例子是1997年和1993年)有所不同,这次国内流动性起了重要作用。尽管全球情绪日益恶化,国内流动性仍可能会支撑住价格。
不管怎样,对中国的投资可能继续引起关注。人们普遍期待,中国将采取新举措,使国际投资者能够更简单、更便捷地参与国内A股市场。当前的结构让开放式基金难以操作,环境也令长期机构投资者感到不快。
中国已寻求采取限制措施,以限制欲利用人民币的可能升值牟利的短期投机者参与其中。但这些限制是否已达到目的则有待讨论。同时,中国大陆的非流通股问题有望在今夏得到解决,一些共同基金已着眼于利用A股市场可能的情况改善来赚取利益。最低持有期和其它限制措施将限制任何开放式基金持有A股的头寸。然而,进一步的市场开放将导致A股持有更加广泛、更加国际化,这将是个积极的动向。
促进近期股市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日本流动性紧缩。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在今年早些时候结束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因而市场广泛预期,利率将在第3季度上升。银行系统内准备金总额已减少,目前商业银行扩张资产负债规模的可能性也已减小。
日本宽松货币环境支持了全球股价,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的股价。日本股市的强劲表现促使共同基金流向泛太平洋基金。大多数亚洲散户投资者不可能完全理解日本货币环境的变化对其共同基金投资可能产生的影响。然而,日本央行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将考验一个假设,即亚洲市场是否能克服它们对全球资金流入的依赖。
康礼贤是香港德盛安联资产管理(Allianz Global Investors)行政总裁。
作者电子邮箱:m.konyn@allianzgi-ap.com
译者/张征
汇友之家QQ群214499 雁过留声,我过留名 曾经沧海难为灌水,除却巫山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