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三大重榜股支撐大市, 使恆指下跌176點收市, 低见20184點, 成交756億元.
港股高開, 恆指最高報20403點, 下跌176, 最低跌至20184點, 跌122點, 波幅181點, 十二時後反覆向上, 恆指收市報20788點, 微升31點, 成交632億元. 四月期指高低波幅為20840點及20650點, 波幅190點, 收報20743點, 跌55點, 成交44513張, 低水45點, 四月H股期貨高低波幅為10400點及10192點, 波幅208點, 收報10344點, 升36點, 成交20231張, 低水2點.
恆指成份股成交225億元, 中移(#941)最後升$0.50, 收$75.70, 成交25.7億元, 匯豐(#5)升$0.50, 收$143.40, 成交48億元, 成為大市上升的因素, 建行(#939)升$0.13, 收$4.84, 成交三十億元, 國壽(#2628)跌$0.55, 收$25.15, 成交32億元; 中資H股波幅10414點及10224點, 波幅190點, 收報10346點, 升32點, 成交184億元, 國內銀行股造好, 但保險股受壓, 昨天急升的鞍鋼(#347)挫$0.74, 收$15.60, 成交2億元, 江西銅(#358)升$0.68, 收$11.92, 成交5.4億元, 四, 五線股份大幅波動.
今天大市反覆, 最後靠中移支撐大局才能使大市微升收市, 但大市的上升有些牽強, 而港交所(#388)仍能有升幅已經算有表現, 因為國內證監要求一些集資額低的企業繼續留在國內上市, 只有一些相對較大的股份才來港, 如果這屬事實, 未來國內企業還會來港嗎? 未來本地金融市場的發展將要靠國內的給予才能生存, 試問一句, 國內股市每天成交二千億人民幣, 較本地高出兩至四倍, 而在國內上市的市盈率及股價相對較高, 那麼企業喜歡到那裡上市呢? 過去香港相對屬較高級別的上市金融城市, 但目前如何呢? 因此本地金融中心其實受制於國內的政策, 香港人可以造甚麼呢?
市場資金的不理性到了極嚴重的地步, 就以英國與美國期油的價格而言, 理論上由於航道及其他因素, 美油應該較英油稍貴, 當出現一些特別情況下, 英油或高於美油一至兩美元, 但好像近日持續高至四至五美元, 真是難以想像, 試問如果閣下是世界級的石油企業, 看到這樣的差價會如何呢? 應該在同一個月的期油合約內, 買入美油同時沽出英油, 必要時將美國的石油運往英國交收, 只是付出航運費用, 便能賺取五美元的差價(其實大油企連運輸的程序也可省掉), 但為何沒有能力將差價收窄呢? 這情況由上月中已經出現, 究竟反映甚麼? 恐怕是大量資金一齊湧入相對較細的英國期油市場, 用大量資金將價格推高, 迫使沽空者高位平倉離場, 這情況在黃金等市場再度上演, 大量金商沽空後金價繼續上升, 全屬資金作怪, 而除了商品外, 外匯市場也是如此, 歐, 英, 澳, 紐等高息貨幣價格上升, 兌美元有4至5%升幅, 而弱勢的日圓跌完可以再跌, 兌美元下跌4%, 即日圓兌其他高息貨幣在短短一個月內跌幅接近8至10%, 這是驚人的跌勢, 如果話迢 是日本市民在造利差交易而引致日圓大挫, 試問一蹶每天數以萬億美元計的市場, 單是日圓買賣盤已經數以千億美元計, 沒有超級大戶及背後人士在參與, 甚能出現這情況, 而前高盛主席, 現任財長保爾森簡直是美股之神, 自其上任後一路保佑美股反覆上升(只是在二月時曾出現一場較大的調整).
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