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高层周四(4月25日)密集发声,明确表示当前无需调整货币政策。理事沃勒和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玛克均强调,需等待更多数据评估特朗普关税对经济的实际影响。沃勒指出,关税政策的效果最早需到今年夏季才能显现,因此“政策立即转向的可能性极低。”
前美联储理事史坦等专家指出,资产购买应作为"最后防线"。学界建议参考英国央行2022年应对"特拉斯震荡"的经验,建立"买入-卖出"临时机制,将市场维稳与常规刺激区隔。不过在此之前,常设回购便利等自动工具可能率先发挥作用——该机制虽仅启用过一次,但被视作预防流动性危机的关键设计。面对政治因素引发的市场动荡,美联储正行走在政策干预的钢丝上。从即用的自动稳定器到争议性的债券购买,其工具箱既有短期应对手段,也暗含长期政策考量。正如鲍威尔所言,只要市场机制运转正常,美联储更愿作冷静的旁观者;但若危机重演,这个曾改写金融历史的央行,已然备好从常规到非常规的整套应对方案。
扫码跟单盈利多多
周五早盘,布伦特原油上涨5美分至66.60美元/桶,但全周跌幅仍达2%。WTI原油则上涨6美分至62.85美元/桶,本周累计下跌2.9%。据市场调查显示,多位OPEC+成员国代表本周提议,该联盟在6月加快原油产量恢复速度,这是连续第二个月被提出这一议题。这一消息使市场开始重新评估原油供需平衡。
全球两大石油消费国——亚洲国家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仍未缓解,成为*原油需求前景的关键因素。美国企业不断上调产品价格以应对关税冲击,同时削减未来盈利预期。据市场调查显示,多家跨国公司警告称,由于成本高涨与供应链紊乱,其生产活动将面临挑战,投资决策趋于谨慎。贸易担忧情绪对企业支出与消费者信心构成压力,将逐步传导至全球石油需求。油价当前正处于“供强需弱”的关键转折阶段。一方面,OPEC+、俄罗斯及伊朗的潜在供应回归构成三重压力,打破市场此前对“有限供应支撑油价”的预期。另一方面,贸易摩擦未解、美欧经济增长放缓信号逐步增强,令原油需求承压。短期内油价或维持震荡偏弱格局,需重点关注伊核谈判进展与OPEC+六月会议是否正式提出增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