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油价,尤其是期货*原油一直以来都是以美元为计量单位,但据悉,下周四(1月18日)中国原油期货即将上市,随着中国原油的期货上市,美元的绝对霸主地位已经进入了垂暮之年,去年12月9-10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进行了年内第五次原油期货上市前的全市场生产系统演练。从演练情况来看,“中国版”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在制度、规则和技术方面已经不存在障碍。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即将上市的原油期货,是中质含*原油(mediumsourcrude),匹配的是俄罗斯乌拉尔产区的主要油品,而包括沙特在内的大多数OPEC国家产出的也是含*原油。这部分品种,也是OPEC减产协议冲击最大的区域。
目前的原油期货市场高度碎片化,而其中并没有主力期货为中质含*原油直接提供定价。WTI和布伦特原油这两大主力期货,都是以低*轻质原油(lightsweetcrude)为基准品种,而其主要由美国页岩油商、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和利比亚生产。
也就是说,中国原油期货从设计之初,就是为美国炼油体系以外的原油品种“量身*”的。虽然推出中国原油期货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全球原油期货市场的风向,但这将是从“石油美元”手中夺取市场定价权的第一步。此举在改善人民币的外部流动性的同时,还将帮助俄罗斯乌拉尔原油扩大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叫板WTI和布伦特原油的主导地位。
石油美元时代将被打破?
“石油美元”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词汇,还包含了国际政治和地缘政治的内涵。“石油美元”是一个循环体系,具有两层含义:
其一,石油的购买,只能以美元来结算。石油消费国需要大量的美元来购买石油,石油生产国的售油收入以美元为主。双方拥有大量的美元储备,美元成为了必需品。而美元的涨跌,也决定这些国家的财富和财政情况。
其二,结余的美元和财政收入,主要用于购买美国的国债或存入美国银行。因为通常产油国所获得的巨额的美元和财政收入,要远超过本国经济生产所需的有效投资。因此大量的美元盈余,被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和投资。
“石油美元”的核心在于,“没有美元,就没有石油”。这样一个封闭的、可持续的能源金融体系,对美国的好处显而易见。
“石油美元”体系不仅仅是能源与货币挂钩。石油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能源之一,美元是国际上最重要的货币,两者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综合体系,逐步演变成涉及能源、金融、国家安全和全球霸权的庞大体系。
不过,尽管“石油美元”长期“一家独大”,但石油结算体系多元化的趋势难以阻挡。石油结算体系的多元化有利于为不同国家提供更多选择,最近几年,已有一些国家开始尝试丰富全球石油结算体系。
举例来说,日本、韩国等国,对石油需求巨大,并在中东经营多年。尽管尚未构筑直接的货币能源交易管道,但基于日元良好的国际化程度,日本一直在石油结算体系多元化的道路上努力尝试。
石油人民币时代来临
“石油人民币”结算体系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的能源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就目前来看,在短期内,世界石油结算体系还难以因“中国元素”而更为多元化。
第一,主要产油国不仅将石油与美元绑定,这些国家货币还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且在军事、安全等领域深刻依赖美国。
第二,“石油美元”体系关系美国和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不会轻易认同这一体系走向多元。
第三,“石油美元”体系运行至今,已形成巨大的利益团体。
但尽管如此,鉴于中国已成为最大的能源进口国,是石油出口国争夺的市场,拥有买方优势和一定的话语权。同时中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人民币逐步推行国际化。对中国而言,依然可以在推动世界石油结算体系多元化方面有所作为。
首先,可以通过综合推进的方式,全面增强与产油国的政治互信、安全关切和经济联系,同时加强国内金融风险管控、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多种措施并举。
其次,通过部分先行,与一些条件较成熟的国家先行推进“石油人民币”结算模式,形成示范效应,并对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调整,进行改善;也可与一些国家实行一定规模的人民币——石油/天然气结算,进行经验探索。
再者,利用机遇,充分利用美国页岩气增产、油气出口对于能源体系和地缘政治的冲击,积极拓宽、深化中国与主要产油国的能源经贸合作、政治互信和安全依赖。
综上所述,历史美国在金融市场的风向标地位将被逐渐取代,随着“中国版”人民币计价的期货在制度、规则和技术方面已经逐步取代美元的独裁地位。从近期中国官员发布减持美债引起美元跳水这一现象已经说明了一切。至少在金融市场上,美元的绝对统治地位已经逐渐被取代。中国版的“人民币”时代即将来临。
本文由菀秋话金(微信dms357)工作室独家策划,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内容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套单锁单操作不理想可与本人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