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們要學習的反轉形態是烏雲蓋頂形態。這種形態也是由兩根k線組成的,屬於頂部反轉形態。它們一般出現在上升趨勢之後,在有些情況下也可能出現在水平調整區間的頂部。
烏雲蓋頂的技術形態是頂部看跌的形態,與之相反的就是刺透形態或者稱為斬回線形態。也就是說刺透形態是底部反轉形態。從K線組合來看剛好與烏雲蓋頂形態相反,雖然它也是由兩根K線組成,但前面一個是下跌的“堅實”的陰線,而後一根則是比前一日低開並刺透前面一根陰線的陽線。
這里以烏雲蓋頂為例來學習一下,在具體的形態特征中,第一個K線是一根堅挺的陽線實體;但是第二個K線卻是一個陰線,其開盤價超過了第一個K線的最高價,但是,匯價卻收盤在接近當日的最低價的水平,並且收盤價明顯地向下紮入到第一個陽線實體的內部。
第二個陰線實體向下穿進第一個的陽線實體的程度越深,則該形態構成頂部反轉過程的可能性就越大。一般來講,第二個陰線實體的收盤價必須向下穿過前一個陽線實體的一半以上。如果陰線實體的收盤價沒有向下穿過陽線實體的中點,那麼,當這類烏雲蓋須形態發生後,我們最好再等一等,看看是否還有進一步的看跌驗證信號。
我們再來理解一下這種看跌形態背後的道理。在烏雲蓋頂形態發生之前,行情本來處於上升趨勢之中。在出現了一根堅挺的陽線之後的第二天,市場在開盤時便向上跳空。到此刻為止,多頭完全掌握着主動權。然而,此後,行情卻沒有延續多頭趨勢!
事實上,匯價收盤在第二個K線柱的最低價處,或者在最低價附近,並且這個收盤價明顯地向下紮進了前一天的實體內部。
在這種情況下,多頭頭寸持有者的信心便開始動搖,這里變會有多頭獲利平倉離場。其實這個位置也是我們經常進行開倉空單的時候,並且這樣的空單設置止損位置非常容易找到,那就是在烏雲蓋頂形態的第二個K線柱形成的最高價格水平。
盡管在外匯交易中,很少有跳空的情況出現,但是依然不影響烏雲蓋頂形態的運用,就像圖形上顯示的一樣,在矩形區間中,就是一個烏雲蓋頂,當出現這樣的走勢後,多單當然要迅速的平倉離場,果斷的建立空頭單子才是明智之舉。當然,後來的走勢也如分析的一樣。烏雲蓋頂和刺透形態在外匯交易中具有廣泛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