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立金:8.14 ;我的朋友小小故事。
一天,我接到一個朋友打來的電話,她新近在亞利桑那州開了一家印度珠寶店。她有點前言不搭後語地向我匯報了她碰到的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她認為,我這個心理學家或許能夠為她解釋清楚。故事是這樣的:她手里有一批綠寶石首飾,一直不大好賣。當時正是旅遊高峰期,商店里擠滿了客人,綠寶石首飾的質量着實對得住她開的價錢,可就是賣不出去。為了賣掉它們,我的朋友嘗試了若幹標準的銷售技巧:把它們放到更顯眼的展示區,以喚起人們的注意——沒用;她甚至讓銷售人員使勁“推售”——也沒有成功。
最後,她要出城采購新的商品。出發前一晚,她給負責的售貨員潦草地寫了一張破罐破摔的字條:“本櫃的所有物品,價格乘個1/2。”本意是哪怕虧本也得把這批倒黴的貨給弄出去。幾天後,她回來了,發現所有的東西都銷售一空。當然了,本來她並不吃驚,可隨即她發現,由於自己的字跡太過潦草,雇員把“1/2”誤當成了“2”,所有首飾都是按原價的兩倍賣出去的!這下子,她是徹底驚訝了。
就這樣,她給我打來了電話。我想我知道是為什麼,但我告訴她,要解釋清楚這件事,她也得聽聽我的一個故事。其實,這不是關於我的故事,而是關於雌火雞的,它屬於相對較新的動物行為科學,就是在自然環境下研究動物。
文/安邦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