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即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作为大家熟悉的美国宏观数据,一向被金融行内人士又爱又恨。爱的是它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准确反映以及对美元、贵金属等的巨大而又急剧的影响和冲击;恨得是非农的强烈波动使得它难以预测,往往会成为手中持单的“生死轮盘”
然而,由于非农发布时造成的剧烈冲击和隐含的巨大利益(历史上2008年以来非农发布当分钟共造成过26次10美元以上的瞬时波动),人们依然热衷于通过各种方式预测非农而进行布局。而这时,一项同属于美国就业指数的数据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美国ADP就业人数。
新增ADP就业人数(以下简称ADP)由美国民间就业服务机构于每月第一周的周三或周四发布,恰好是非农发布前的一到两天!而这项从2000年12月以来发布的数据从数据图上看起来与“非农”数据具有比较相似的走势【注1】。因此ADP数据被戏称为“小非农”,而且在很多时候被拿来预测“非农”走势。
【注1】本文中数据因ADP发布时间选取为2001年4月-2017年6月,“非农”数据也选区该时间段数据作对比分析。
数据来源:万得资讯、金阳矿业
图1. ADP就业数据与“非农”数据对比图
从图中看来两者同起同落,而从统计角度看, “非农”数据序列与ADP就业数据序列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若从ADP发布后一年以上的数据开始计算,两个的相关性系数从0.77开始一路上升,至2009年年中达到了接近0.96的高点,随后回落至现在,仍然保持了0.93以上的相关性。
那么,用ADP来预测“非农”似乎顺理成章,尤其是2003-2007美国次贷危机以及2007-2009年的经济危机以及随后的恢复中,两者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然而,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实际上“非农”数据序列与ADP就业数据序列之间有着显著的不同。
首先,“非农”数据的波动性远远大于ADP数据,“非农”数据月平均变化为约10.2万人,而ADP数据仅为5.3万人。若比较数据的环比变化,“非农”数据的环比增速变化剧烈(平均186.09[[%]]),而ADP数据则具有较好和较稳定的环比增速(平均绝对变化为62.15[[%]])。
其次,从统计角度看,历史上两者数据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建立在2003-2009的相似表现上。若将该部分抽离,在ADP数据发布最初几年两个相关性仅有不到0.8。更重要的是最近几年中两者相关性的参考价值已然下降到极低的水平,例如2015年6月至今3年的数据中,两个的相关性仅有0.5左右。
综上所述,ADP就业数据与“非农”数据在遭遇美国大的经济周期变化时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相关性,一度具有相似走势,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ADP预测“非农”。然而时过境迁,在就业率相对稳定的经济期中,ADP就业数据已与“非农”各奔东西,犹如前世今生。若轻易用ADP就业预测“非农”其实与赌大小无异,可能会导致结果相去甚远,望诸君慎之又慎!
(作者为北京金阳矿业资深分析师张挺和北京金阳矿业首席分析师蒋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