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水电、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稳步推进,与之相关的上下游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新能源产业相关投资机会再次获得资本市场关注。
尽管在2016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了重新洗牌,企业消极退出与积极投入形态不一,呈现两极分化趋势,让市场一时间陷入了迷茫,但整体的新能源市场依旧红火,不仅吸引了一级市场中大量的基金新贵,这种追捧热度也开始弥漫到相关概念股的具体股价上,给人一种更为直观的冲击。
(图片来源:FX168财经网)
石墨烯自2010年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微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分离出后,被定义为“新材料之王”。但据国内专业电池负极材料资讯机构鑫椤资讯分析师胡俊龙表示,石墨烯在国内仍然处于试验阶段,不量产。同时,石墨烯价格极为昂贵,报价达到100万元/吨,所以在动力电池生产环节也一般少量添加作为催化剂使用,目的是增强电池的导电性能。当然,在技术领域,目前进入市场的石墨烯厚度依旧太厚,达不到动力电池的较高要求。在行业中,石墨烯依旧是一个概念,具体运用极少。
如图所示,截至发稿,石墨烯相关概念股一片大好,其中碳元科技涨幅高达10.02[[%]]。这些企业均致力于动力电池的研发与生产。据相关企业表示,目前用于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分别为镍钴锰酸锂和石墨。正极材料价格一直很高,报价达到23万元/吨左右。负极材料在4万元/吨左右。从现货市场来看,各大企业均致力于压缩动力电池的成本价,导致正负极材料的报价在近期出现了稳中走弱的趋势。但股票市场的反应依旧是看好。
(图片来源:FX168财经网)
如图所示,偏正极材料相关股票也呈现上涨趋势,其中猛狮科技由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而出现了停牌。
国内新能源企业的市场争夺战依旧倚靠的是其产品的竞争力。石墨烯这块的研发可以说是道阻且长。但谁能开发出质量、价格都极具优势的石墨烯,那么谁就获得了动力电池的话语权。
各大企业纷纷布局产品研发板块。2015年7月,宝泰隆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在石墨烯复合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硫正极,石墨烯复合磷负极等新型电极材料,新型石墨烯复合导电剂,石墨烯集流体改性,氧化石墨烯电解质等新体系电池的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宝安子公司贝特瑞公司在原有石墨技术的基础上,开始了石墨烯的研发和产业化攻关,获得了多项石墨烯制备专利。
欣旺达也与南开大学签署了《技术开发合作合同》,双方就“石墨烯等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材料及其关键技术”项目事宜进行全方位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双方共建“石墨烯新能源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等。
从相关股价走势来看,电池正极材料板块从稳定性来看稍胜一筹。由于其技术领域的相对成熟,相关企业股价早在前两年就已经经历了几轮大涨,目前的价格及走势波动都属于较为可控。
以华友钴业为例,2017年6月13日,据上交所公开交易信息显示,今日有三家机构买入华友钴业,分别买入4994.88万元、3560.7万元以及3080.86万元,三家机构累计买入金额约为1.16亿元,买入积极,买入金额第一位来自申万宏源上海东川路营业部,买入金额达到9404.12万元,据计算,*华友钴业前五席位累计净买入金额为1.01亿元,主力资金呈现大幅流入状态。
(图片来源:凤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