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2000年的时候,印度孟买的一位市长来我国访问,见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巨大变化,忧心忡忡的说道:“我们印度人要努力了,不然20年后中国就会超过我们。”
这个真实发生的段子虽然过去了十几年了,但在印度却很有代表性:一是印度爱和中国比较;二是印度认为我们不如他们。比如我们飞船上了太空,印度立马修改太空计划,要抢在我们之前登陆月球。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就连美国的《纽约时报》都曾报道说:“印度不经意地拿中国的标准衡量自己,这似乎已经成为印度全民的一种强迫症”。
那么为什么印度爱和我们作比较呢?
通常原因认为是上世纪60年代发生的那件事导致了两国成了竞争关系。但其实这个只能算是结果,而不能当成原因。根子还得从历史脉络中去梳理。
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早在战国时期,还处于孔雀王朝的印度就已经开始了跟我们的交往。当然,印度第一次出现在官方记录中还要到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而张骞曾听闻从蜀道向西南走可以到达“身毒”,也就是后来的印度。
后来两国的交流就开始增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我们从印度进口了“佛教”。公元67年,东汉明帝做梦梦到身高过丈的金身男子从天而降,汉明帝问大臣,众人都回答说:金身男子就是西方佛祖。
于是汉明帝派将军蔡愔等18人前往身毒求取佛经,从此佛教就在我国传播开始,兴盛程度甚至还要大过起源地印度。此后从三国到唐朝这500多年里,西行的僧人多达169人。
法显写《历游天竺记传》,玄奘写《大唐西域记》,宋太祖派僧徒300人到印度寻求佛骨,明成祖时郑和又将佛牙带回大明。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直到清朝以前,两国交流其实主要是以我们向印度学习为主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而且佛教的传入对我国的思想、语言、文学、雕塑、绘画、音乐、医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就连金庸先生最早交代《九阴真经》的来历时都说是达摩所写。
与此同时,两国的发展也基本相似。都经历了大一统和分裂,到了近代,清朝沦为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而印度也沦为了英属殖民地。
可以说,印度对我们一直是抱着同病相怜的态度的。抗战爆发后,印度还严厉谴责了日本的侵略行为,并号召印度人抵制日货,派出援华医疗队。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那么这种“命运相似的同情”什么时候改变的呢?
二战结束后,国情非常相似的两国都面临着道路选择问题。只不过一个选择了“资”,一个选择了“社”。走上不同发展道路也导致了根本差异的产生。毕竟,大家国情相同,起步相同,甚至一个还长期向另一个学习。但这两个“同一档次”的国家,其中一个却成了五常之一,发展也一骑绝尘。出于心理因素,另一个自然不愿表现出不如你的地方,开始暗自较劲。
上世纪90年代,中印GDP差不多,但如今我们已是印度的5倍。中国人的眼光已经看向了别处,这也更让印度人着急,也难怪《印度快报》上曾这样说:“印度对中国着迷,中国却很少关心印度。”
漫步人生,懂得选择微笑的是智者;懂得选择宽容的是仁者;懂得选择忍让的是德者;学会施舍的是善者。人生在世,选择大于努力,方向对了,不怕路远。挑选一个有实力的老师将决定你在这个市场上能够走多远。
三海非常理解投资朋友的心情,市场偌大无比,没有遇到一个心有灵犀的老师。投资犹如下棋,棋高这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棋低者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高者顾大局,谋大势,不会为了一颗旗子而坏了大局,以最终赢棋为目的;棋低者则寸土必争,只为争一时之利结果频频受挫,一步错步步错。做投资一定要有长远眼光和长远规划,而布局技巧是成功的关键
在21世纪的今天,全民投资的时代,外汇产品一直活跃在整个金融市场,外汇产品(美原油 、黄金、白银等)也是首选的理财产品!欢迎添加本人官方微信:pap1117,获取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技巧指导。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