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日本經濟曾經一度占領全球第二大經濟體,90年代的人均國民收入可是超越過美國,那個時候的日本可謂是風生水起,與現如今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那到底是何種原因讓一個強大的經濟大國落魄到現在這般模樣?俗話說的好,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而讓曾全球第二經濟體的日本停滯的導火線就是房地產泡沫崩潰,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所以“十次危機9次地產”看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聯想到目前中國房地產依舊火熱,炒房仍成為投資者的“心頭寶”,就拿最近崛起的雄安新區,自國家宣布在雄縣、安新、容城三縣設立雄安新區後,白洋澱的寧靜一夜之間被打破了。大量來自北京、天津、山西、黑龍江等地的投資客、炒房團提着現金湧入這里。可想而知中國房產市場的“恐怖”!再回頭看看當初的日本,曆史足以引起警惕!
言歸正傳,日本八十年代末的資產泡沫其實是始於突然出現的,大量的流動性是因素之一。提到日本的泡沫經濟,著名的“廣場協議”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廣場協議直接導致了日元兌美元升值,並由此觸發了兩個引起日本國內流動性暴增的導火線,分別是日本銀行大規模降息,大幅度的降息使市場上的流動性暴增,後來證明這些錢大多進入了股票和房地產市場。再就是國際熱錢的瘋狂湧入,主要流入了日本的金融市場,間接進入了房地產市場並進一步推高的市場的杠杆率。
不過,雖有外在因素,但主要的還是人為,人性的貪婪往往是最大的毒瘤,這點尤其是在投資市場上隨處可見。在當時,日本房產泡沫經濟已經出現破裂, 但大多企業都開始加入炒房行列,到1989年,過度瘋狂的房價一方面讓日本中下層民眾叫苦不迭,另一方面也讓政府意識到了崩潰的風險。隨即政府開始采取措施,采取的這個風險措施不但沒有遏制房產泡沫經濟,反而是火上澆油,央行快速升息、控制不動產貸款、硬性地產稅,這三條政策足矣“致命”,最終使日本經濟陷入了長達20年的停滯,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想想如今中國房產經濟依舊火熱,雖然國家有制止炒房現象,但是只能說治標不治本,至於中國會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誰也說不準,但是我們能做的就是時刻保持風險危機防範意識,懂得前車之鑒,才是硬道理。
筆者主要專注國際經濟,投資更需要順應趨勢同時對股票,現貨原油、瀝青、天然氣、銅、白銀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有自己的見解。如果你做單不順或投資經常資金縮水,那麼你可以多關注本人。金融領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斷,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經驗,給大家幫助。投資等商務合作請添加(薇.信 mxmx1912)(長按可以複制),投資有風險,操作需謹慎【解套,解鎖,咨詢,學習技巧,非誠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