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汇丰银行通一项针对9个国家的调查发现,中国千禧一代(1981年至1998年出生)的住房自有率高达70[%],在9个国家当中排名第一。调查显示,中国在九国中的住房自有率最高,为70[%],仅次于中国的是墨西哥,千禧一代住房自有率达46[%],第三至第九依次为:法国(41[%])、马来西亚(35[%])、美国(35[%])、加拿大(34[%])、英国(31[%])、澳大利亚(28[%])、阿联酋(26[%])。
看了这个调查结果,我笑了,现在还不能断定这个调查结果有问题,但确实和我们实际感受有很大出入,尤其是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很多人其实是没有自己的房子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看就明白了,假如有一个出生于1990年的90后,23岁大学毕业,去年正好26岁工作3年,每年税后收入10万,不吃不喝3年也就30,如果不靠父母,在北京买房估计只能够付中介费和缴纳税费。
这个调查结果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数据本身可能并没有问题,只是很多人觉得被代表了,正如大家平时关注的PM2.5指数一样,有时候明显是雾霾笼罩,但气象局却说空气质量良好。
吐槽归吐槽,但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还大家一个清白,如果你真的被代表了,请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早日能成为有房族,如果没有,恭喜你已经成为有房族了。
要全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中国的房市“人口红利”已经耗尽,而在“后人口红利”时代,房价的暴涨概率将愈来愈小。
换言之,家庭里边挣钱的人多,消耗钱的人少。这就使得城市的居民有较多的余钱来购买当时价格并不算贵的商品房。普通人有余钱买房,助推了中国早期的第一轮房价上升。这种价格的上升,又会创造房价上涨的预期。实际上,中国的房市最开始也和制造业一样,成为了“人口红利”的受益者。
很多人发现了这个结果的不科学性。国家统计局、住建部等部门对城镇「自有住房率」的表述是私有住宅面积占全部住宅建筑面积的比例,所以这个数据高很正常。
再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既然家庭自有住房率都这么高了,也就是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差不多解决了,很多人都有房了,为什么大家还在一窝蜂的买房,而且这种势头愈演愈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李宏瑾此前研究发现,自有住房率水平高的国家,几乎都是经济水平发展比较低的转轨国家,而自有住房率低的国家则大多为经济发达的国家。
只要全社会都开始认为老年化将利空楼市,那么房价的下降预期则会不断增加,长期来看,房价像前二十年那样暴涨的周期已经结束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房价会出现所谓的“暴跌”,未来的房价更可能会维持在略高于通胀的增值率,保值的作用仍在,但投机的功能将逐渐失去。
这对于未来中国的房价走势有何启示呢?
在购房需求最大的青年人普遍已经有房的情况下,未来的中国房地产会持续分化。我们都知道,目前的一二线城市与其他中小城市房价有严重的分化倾向。而随着购房主力人群普遍都已经置产这一现实,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进一步分化为“初级市场”和“改善型市场”,两者的差距也逐渐增大。
目前,中国有55[%]的人生活在城市,有近45[%]的人生活在农村,未来依然有大量的人口会进入一二线城市,人口千万以上、经济量五千亿以上的城市将会继续扩容。“改善型住房”依然有一定的增值空间。然而,对于想要从房地产的“初级市场”进入“改善型市场”的人来说,未来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大部分人都有房的现实,会使得房地产在未来愈加的“货币化”,能够买到更好的房产的最直接“货币”,其实就是房产,而不是钞票。
笔者专注研究国际经济、军事形势,投资更要顺应趋势。想赚钱其实并不难,关键你是否遇到对的指路人,虽然你我只是偶然相遇,一篇文章的牵引,或许就是你投资路上越走越顺的基础!文/尉少论金 (薇信:wslj564335)在机会面前:聪明人永远是决不放过!最后借用释迦牟尼的一句话:“伸手需要一瞬间,牵手却要很多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佛渡有缘人,我带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