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从竞选期间就一路批评美联储利率政策,美联储主席耶伦似乎也相当配合,从去年年底开始加快升息脚步。“狼来了”的故事一度让全球金融市场“恐慌”,但如今的的情况似乎有所改变。
北京时间3月15日凌晨2点,美联储加息将基准利率调升25个基点,从0.5[%]-0.75[%]上调至0.75[%]-1.0[%],时隔仅3个月就再度加息。然而,在美联储加息后,美元指数却大跌1.2[%],欧元、英镑、离岸人民币等主要货币对美元则普遍大涨,人民币涨幅更是创下2月28日以来的新高。国际大宗商品对于加息的反应也可谓平淡,黄金,原油纷纷上涨。这与2016年美国加息后,金融市场的表现情况截然相反,美国为何选择在3月加息?而市场却表现的如此“安静”?
美联储的苦衷 别人的眼色
如果从数据上来看,美联储这次的加息是被迫而不是主动性的,美国2月的非农就业情况,应该说很好。新增就业23.5万人,显著好于预期的20万人。2月失业率4.7[%],较上月下降0.1[%],符合预期。与此同时,劳动参与率的从上月的62.9[%]上升到了63[%],表明就业的人数是真正的增加,这些利好数据摆出来后,市场似乎认为加息概率已经百分之百。但是,当上周该数据出来后,美元同样出现了下跌。虽然有欧元上涨的意外借口,既然美联储的加息已经确定,那么在利好兑现之前,美元还是出乎意料的跌回了101附近。
随着强势美元既定战略的确定,美联储冒险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但是因为2017年全球的诸多不确定性,“强势美元”似乎不强势了,这一方面要取决于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大选走向,另外一方面则取决于中国资产泡沫的压制情况,“中国硬着陆论可以休矣”,“不会爆发大规模的系统性风险”。欧洲与中国目前并不差,也没有出现明显危机,资金流向的天平开始倾斜,而今的美元指数也需要看“别人眼色”,其最大的原因也是美国的“腰杆”并不硬,GDP的增长“名不符实”。
美元为何会遇冷?一危险来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强势美元”维持强势只能等待下一次加息的到来,在这之间都会遭遇“冷淡期”,2月底公布的经济及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长只有1.9[%],全年增长只有1.6[%]。
美国GDP去年约19万亿美元,换算来看,去年3亿美国人的GDP增量是2,800亿美,对比一下,去年中国的经济增速是6.7[%],GDP大概是11万亿美元,GDP增量大概是7,400亿美元。美国的增加部分,大概是是中国的1/3。这个速度,对于世界经济第一强国显然是不够的。
况且在目前的债务水平下,美元每次加息0.25[%],美国人的债务成本将上升500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在目前的GDP增速下,越往下,加息的难度越大。这才是这次加息之后,美元反而大跌的真正原因。因为这意味着强势美元政策的实际后果,也许将是美国再次陷入困境。
特朗普当下最关心的是美国的债务上限问题,而根据福布斯的统计,如果将这些债务平均到每个美国公民(包括小孩)头上,则每个人现在都背负了7万美元的债务。而如果将这笔债务平摊到纳税人头上,那么,每位纳税人则面临19万美元的债务。此外,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总债务和美国GDP之比已经高到121[%]。巧合的是,2011年意大利债务危机时,其债务和GDP之比刚好是120[%]。
昨天在美联储加息前,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的CPI涨幅是2.7[%],1月的是2.5[%],去年12月则是2.1[%]。同时核心CPI,也就是扣除燃料之外的CPI,也维持在2.2[%]左右的上升通道。相比之下,中国2月的CPI是0.8[%],即使是扣除春节因素之外,也是非常低,相比较而言,通货膨胀在美国随时会爆发。
这种情形的出现,显示美国经济的另外一个危险正在来临,那就是GDP增量不足的同时,债务问题无限放大而发生通货膨胀,也就是滞胀,所以美联储这次的加息显然是硬着头皮在各种先行指标都对位的情况下而出手,市场反应并不如前两次那么激烈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本人对国际原油、白银、黄金,天然气等大宗商品深入研究,如果你操作不顺或因经验不足导致的资金缩水,你可以关注本人朋友圈策略。更多策略关注微信:yhLj007 或微-信公众平台:YHLJ07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