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发布了《全球医美趋势报告》中文版,该报告对16个国家,18至65岁的7700名女性求美者展开调研,报告发现,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堪称最颜控国家。“颜控”虽是个新鲜名词,但其内在一点都不新鲜,与早先的流行词“外貌协会”、古代成语“以貌取人”都是一个意思。
楚昊觉得爱美是人的天性,无可厚非,可是假如这种个人取向代替了文化素质、个人品德以及社会贡献等评判标准,就难免会产生扭曲的社会导向,相貌对于一个人人生的意义就会被过度放大,成为一种病态,例如有人整容上瘾,有人不化妆不出门……实在过于夸张。
目前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已经预计过,2019年,中国的整容手术业规模将扩大一倍,达8000亿元,跃居世界第三大整容市场。听到这个消息我不知道是感到高兴还是无奈!
整体上看,在美这件事情上,外貌协会和心灵美的支持者几乎打成了平手。全球范围内41[%]的女性认为外表美貌比心灵美更重要,但同样也有40[%]的女性认为是反过来的,剩下的中庸人群则认为美是二者的结合。不过,不出意外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认为内在美更加重要的女性变得越来越多,也就是说年轻人组成了外貌协会的大军。
要问五官、皮肤、身材,哪个才是外在美的关键?56%的受访对象认为是“皮肤质量”是第一,这一比例和认为是“身材好”第一的人群比例相等。而当被要求描述一个美的形象时,23[%]的人提到了和皮肤相关的词汇。由此可见皮肤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
这次调查中发现中国人将外貌与美丽关联的比例全球最高(74[%]),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6[%])近三成。42[%]的中国女性觉得“吸引人、漂亮、完美无瑕”之类的词汇描述就是美丽,而相对比的,法国女性更欣赏自然和素颜,意大利和土耳其女性则认为具有风格和富有魅力才算美丽。
中国人作为最颜控国家,当然也不会少了在“驻颜术”上的支出。报告显示,中国女性花在面部护理上的月度费用为80欧(即一年消费约合人民币7000元),在各国中排名第一,比名列第二的韩国还要高出20欧,遥遥领先全球平均月度消费的35欧。
这一消费能力也得到类似报告的佐证。医美APP“更美”2015年调查了1000万中国用户,并发现,超过六成的用户平均每年在医美整形上的花费超过5000元,其中1万元以上的占到了整体的30[%]。
而整容的部位中脸颊部位是中国女性的关注焦点,接着才是眼睛和鼻子。对脸颊部位的关注也催生了以玻尿酸、肉毒素为代表的脸部填充剂的市场需求,所以比起5年前,面部填充剂现在更容易被整容者所接受了。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医美市场格局与日韩类似,都是微整形为主,手术整形为辅,其中微整形中的注射微整形已占据中国整体医美市场的半壁江山。
姣好的容貌固然会成为促进沟通的纽带,但毕竟不会直接创造社会价值,一个人的相貌好坏与个人才能、品德也不能直接划等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认为社会无须对“颜控”族上纲上线,批判肤浅;而“颜控”族更应明白,那张好脸固然有价值,但那张脸背后奋发有为、不断发掘自我潜能的人生态度才是核心竞争力,毕竟容颜终将老去,青春终将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