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国家要求加入中国,为何被一人断然拒绝? 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汉朝时期,中国建立了在东亚的主导地位,唐朝时期,又控制了东北亚以及中亚辽阔的地域,汉唐时期中国疆域面积,占到整个人类所有聚居区域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征服促成了进一步的征服,直到被交通地理所阻止,由此带来的是惊人的文化传播,汉唐时期的中华帝国,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外扩张和文化传播。
在此背景下,周边诸国纷纷要求内附、称臣称藩,有的甚至放弃祖居的土地,听凭帝国安排居处,直到中原王朝因为无休止的自相残杀而被削弱。
这一情况延续到了清朝时期,直到乾隆年间还存在着,在这一时期,有两个试图加入中国的国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带来的最后荣耀。
第一个是苏䘵苏丹国,位于今天菲律宾西部和马来西来东部,如果拥有它,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将不再暴露于外,而是有了一层进可攻、退可守的天然屏障。
第二个是飞龙国,大致位于今马来西亚北部,泰国南部,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桥梁,如果拥有它,中国影响力将不会局限于太平洋西部,尤其对中国商人大有裨益。
但这两个战略意义非常重要的国家加入中国的请求,却被乾隆皇帝及朝廷断然拒绝,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前明遗留问题
飞龙国是明朝叛军所建,其首领张琏在嘉靖三十六年起兵反明,“等贵贱、均贫富”,发展出了一支十万余人的部队,后被俞大猷剿灭,《明史》记载,张琏遭俘被杀。
但梁启超根据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记载,将张琏列入《中国殖民伟人传》中,他认为张琏并未死去,而是被迫出海远征三佛齐国,俞大猷应是贪功伪报。
起初,梁启超的记载被认为是捏造的,但在20世纪初期,日本人藤田丰八在苏门答腊岛、马来西亚半岛发现了“飞龙”年号的古碑,证实了飞龙国的存在,其疆域鼎盛时,应占据了三佛齐国全境,疆域大致如下图所示。
但飞龙国很快衰落,分裂为柔佛、亚齐、西阿克、马六甲、吉打等等国家,仅保留少量港口。
又随着葡萄牙人进逼,而明朝又已灭亡,飞龙国向清朝皇帝请求内附。
可是清廷认为他们 “抛弃了祖坟”,“不值得皇帝操劳”。更拒绝承认这一政权,因为这意味着对叛乱的认可。这在信奉“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中国人眼里,是绝不可恕的,所以除了宋朝以外,历朝历代均不承认中国本土任何地域的脱离,哪怕是形式上的。
这种态度使清廷从不认为飞龙国是一个正式的政权,更遑论接受他们。
二、海盗问题
中国的海盗问题,自明朝初年实施海禁起就非常严重,并引发了倭乱。后来明朝开放月港贸易,海盗势力更加强盛。
清朝则承袭了明朝的海上政策,仅仅开放广州十三行,这无疑和明朝一样,迫使大批沿海民众进行走私活动,他们往返于东南亚、中国之间,形成海盗集团。
这些海盗集团往往将相对弱势和东南亚当作基地和货物中转港口,飞龙国和苏䘵苏丹国均在其中,这些海盗有的甚至拥有比清朝皇帝还强大的水上力量,比如曾在加勒比海盗中露过脸的清夫人。
为了打击海盗,清朝皇帝禁止中国人在东南亚定居和经商,公元1717年,皇帝允许海外华人返乡,不用担心遭受惩罚,但公元1729年,又规定了归国时限,逾斯未归的华人将不许回国。
因此,将飞龙国和苏䘵苏丹国纳入国土,就意味着至少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靠海盗势力对他们进行统治,承认海盗势力合法性。这种行为可能会助长海盗活动和走私行为,这是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阶层们所无法容忍的。
三、不是优先选项
大清帝国进行洋务运动以前,是典型的陆上帝国,扩张性相对较强。帝国若仅以疆域面积而论,它的扩张超越了汉、唐,若以人类的聚居区域比例而论,也仅次于汉、唐。
陆上帝国通常奉行重陆轻海政策,清帝国在洋务运动前,就是一个典型的陆上帝国,帝国有更为重要的选择,或者说有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清廷虽然拒绝了飞龙国、苏禄苏丹国的加入请求,乾隆皇帝却在不久后灭亡了新疆的准噶尔汗国和青藏的和硕特汗国、卫藏、康区、克什米尔汗国等等,首次实现了对西南地区真正意义上的统治。
当时的新疆、青藏地区加起来超过了300万平方公里,数十倍于这两个国家,只需要已有的陆上力量就可以了,不用发展水师。
四、文化因素
亲们知道,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成形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华文明拥有了七大子文化圈:
一是祖先崇拜,重视农业、商业的中原文化圈;二是尊崇礼仪和传统、长者与学问的齐鲁文化圈;三是崇尚武力和征服,开拓与创新的秦汉文化圈;四是以美食、锦绣著称的巴蜀文化圈;五是以工艺、锻造、制造业闻名的吴越文化圈; 六是融合了游牧、中原、齐鲁的燕赵文化圈 ;七是融合了中原、齐鲁、巴蜀等,呈现出多样性的荆楚文化圈。
秦汉文化圈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极为殊出,中国的统一、变革、以及举世瞩目的成就,几乎全部是该文化圈内兴起的王朝取得的,其典型的代表为秦、汉、隋、唐四朝。
这几个王朝强势时期,其扩张和扩张带来的文化传播、文化认同是惊人的,衰弱灭亡后,中国本土也能保存完好。
但从宋朝开始,秦汉文化圈丧失了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受这一影响,中国注意力转向内部,不再追求扩张领土、霸权与霸业,扩大了经济上的领先优势,但其他方面的优势均已产生动摇。
清朝则是典型的燕赵文化,其融合性体现在帝国奉行的“一国五制”上:最高统治者作为满洲皇帝统治满人,奉行祖制;作为汉地皇帝统治汉地十八省,实施汉制;作为蒙古活佛统治蒙古;作为回疆可汗统治回疆,作为西藏活佛统治西藏。又规定各地域必需得到官方文书才能互相往来,整个大清帝国对外则统称中国。
清朝并不像汉唐那样不计成本的进行殖民和扩张,而是从综合利益考虑。
因而,飞龙国和苏䘵苏丹国尽管在现代看起来意义非凡,但对于视界狭小的清帝国而言,只是一块投入比不上回报的化外之地罢了。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清廷拒绝了飞龙国、苏禄苏丹国加入中国的请求,后来两国先后被灭。飞龙国北方被阿育他也王国吞并,南方被荷兰和英国瓜分。
苏䘵则被荷兰和美国瓜分,其位于西部的大部分领土被荷兰吞并,东部的少量领土则在美西战争后,和西属菲律宾(原吕宋国)、马京达瑙苏丹国、拉瑙苏丹国共同组成了美属菲律宾。
清帝国过于重视内部,致使眼界狭小,看不到外界的变化,是笔者认为他们“不思进取”的主要原因,至今近代以后的原因,又是另一个问题了。亲们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笔者是一个军事爱好者,也是一个经济研究者,同样也是一个现/货理财分析/师,如你我有缘对投资有兴趣威信:ATM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