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人都在转发一个帖子,叫做“永远不要与趋势为敌”,文中说很多人赚钱是大趋势决定的,不是能力决定的,而且举出了国外名校读书的人回国后买不起房、被国内买房或者是去了阿里工作的“学渣”同学甩开经济层次的例子,说股市及各行业皆如此,并以当下知名的成功投资人士感悟(颇有点“我的朋友克林顿先生”的味道)来进一步佐证辛苦不赚钱、而是趋势让人赚钱的道理。
很多朋友深以为然,觉得心有戚戚,纷纷转发。但是,总感觉这有点问题,辛苦不赚钱,靠趋势赚钱,是不是有些三观不正了?恰好这几天也有个文章批评碎片化阅读,说有些自媒体文章让人头脑混乱,莫衷一是,劝人回归系统阅读,觉得还有点出了一些问题。
其实问题不是自媒体文章本身,而是当下的浮躁和喧嚣烘托出了很多鸡汤式写手,就好像东北的二人转一样,说是艺术会让你觉得不对劲,可是又有很多受众欢迎,于是乎也会诞生所谓的明星或名家。
一、“羊群智慧”是否值得推崇
二级狗们都知道市场上的“羊群效应”,也就是“从众效应”。羊在受到食草吸引、牧人驱赶或虎狼惊吓的时候会聚集到一起,这是动物的本能反应,即向羊群中间聚集。
羊群效应对于个体羊来说,就是所谓的趋势。选择了这个趋势,可能生存下来;不选择这个趋势或者没赶上这个趋势,就会失去生存机会。这对于个体羊来说是合理选择,但对于羊群来说可能是个悲剧,会发*和互相伤害的情形。
很多人用这个现象类比市场中主体之间的从众行为,并且这也是行为金融理论重点关注的领域。投资者之间的从众会推动出一个牛市出来,但也会产生相互踩踏,进而会产生股灾,国内外已经发生了几次案例。有人在这种市场波动中会倾家荡产,被剪了羊毛;有人则在这种市场中大赚其钱,也就是剪了别人的羊毛。
同样的市场波动为什么会有投资者不同的境遇?按照原文的说法,就是有人做对了趋势,有人做错了趋势。但这个说法有什么意义?羊群也都知道挤在一起比较安全,也知道追赶趋势。如果告诉人们说,你不要与趋势为敌,你要与趋势做朋友,请问别人是什么反应?可以想象,别人一定会说你在侮辱他的智商,你把他假设成了羊,才会劝他不要独行,要追赶趋势。
二、阿甘是对的: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
伟大的电影《阿甘正传》有一句经典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其实,智商和情商都比较低的阿甘在说一个不确定性的道理,是一种主观谦卑而敬畏地面对客观的态度,而这是一个实际上与智商关系不大的态度选择,这实际上关乎到宗教,即敬畏之心。
尽管阿甘意识到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但他并未放弃辛苦和努力,他以其低于人类平均水平的智商能够在战场上存活下来,能够学会打乒乓球,能够带动人们长跑并给人启迪,能够自己抚养儿子,这都非常务实和伟大。
你可以批驳说阿甘是戏剧人物缺乏说服力,但如果你是一个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者,如果让你放弃辛苦和努力,让你去依靠趋势赚钱,你会同意么?估计一个理性的人不会同意这么干。任何一个行业都要付出辛苦和汗水。原文中动辄以成功者如马云为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说马云如何踏准了节奏和趋势云云。姑且不说马云听了会觉得很不开心,单就其立场和价值取向来说,他有多追捧成功的马云,他就有多嘲笑如果创业失败了的马云。
即使最让人认为不是正当职业的二级狗们也不会认为自己不需要辛苦就会赚钱。君不见,别人下班聚餐或者家庭团聚,二级狗们在复盘;周末或者节假日别人在游玩以及在朋友圈发图片,二级狗们在复盘和自省;别人在心无旁骛地开心大笑,二级狗们仍然是在呆呆若有所思。然后,以自己平生所学及形成的价值观,做出投资选择。但尽管这样,二级狗们的境遇还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赚了,有的人赔了。
那么,这就是像梁山泊一般辛苦地“破辽国徒劳无功”么?你会说宋江这些梁山好汉们创业不成功么?我们理解羊群智慧下趋利避害或者是精致利己主义的本能,但更加仰望“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气和理想主义。
说到底,人对事物的看法来自于自己的境地和立场。这就好像在牛市中信心爆棚的大爷大妈们狂呼“老子买股从来都是一把梭”一样,他们已经失去了敬畏和尊重,只是以结果论英雄。他们虽然在情商和智商上都可能高于阿甘,但却未必有阿甘的成就。
三、“事后诸葛”是一种相对肤浅的深刻
然而,我们毕竟是需要以结果论英雄的,因为“我们不需要你打得漂亮,我们需要你赢”。作为一个二级狗,这个道理恐怕再熟悉不过了,这是一个务实的态度。
但务实并不等于实现,这就是生活或者说市场的残酷性。但是,为什么人家能够轻松加愉快地总结出“看对趋势才是重要的”这个结论?原文中依然用引用了成功创业者的感悟,引用周鸿祎说:“有一个竞争对手永远打不败,那就是趋势”;甚至引用孙中山说:“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我们很容易欣赏并总结成功者的经验,这是因为“事后诸葛”非常容易。但是,事后诸葛不仅对于事后失败者不公平,对于事后成功者也不公平。因为,在简单分析中,你抽象掉了别人的辛苦和努力,你其实在说你也可以同样成功,只不过是时机不对罢了。
事后诸葛是一种相对肤浅的深刻,它就好像在射击比赛中,有个选手可以任意射击,然后以他的着弹点为圆心画圆,结果当然他总是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