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副总裁:不排除进一步下调负利率
日本央行副总裁中曾宏周四表示,为达到通胀目标,日本央行不排除进一步下调负利率或采取其他必要的宽松措施。
中曾宏称,日本央行本月稍晚将对其政策效果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将考察加快实现2[%]通胀目标的方法。央行不会讨论撤回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方式。
他表示,虽然通胀预计将恢复逐步上升趋势,但这种涨势将能否加强通胀预期尚不确定。
中曾宏周四在讲话中表示:“基于公正的评估,我们将决定是否有必要调整当前政策框架,以及应该以何种方式调整。”
不过,目前来看,日本进一步下调利率的需求并不急迫。
日本产经新闻此前报道称,在9月20-21日货币政策会议结束时,日本央行恐怕难以就政策综合性评估达成共识,那些支持负利率政策和有限购买日本国债的审议委员与其他反对额外宽松的央行官员之间存在分歧。
日本央行前政策委员会委员门间一夫(Kazuo Momma)对路透表示,由于经济基本面几乎没有恶化,且市场对货币扩张风险态度谨慎,日本央行本月会议将维持刺激规模不变。5月结束任期前,门间一夫负责监管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起草和全球事务。
在美国的怂恿下,日本为了拯救经济经常开着“直升机撒钱”,或会引发全球央行跟风。日本似乎在玩一个危险的游戏,连欧洲也在追随日本负利率的脚步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日本的安倍经济学、QQE、负利率轮番上阵,经济也没走出失落的十年,如此“非理性”的刺激经济的行为将会产生一种边际效应,越刺激经济越效果甚微。
先来了解一下,边际效应是个什么鬼?
边际效应是指消费者在每增加一个消费品时,产生的效用成递减趋势。通俗的说法是: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比如说,在经济学中,一家企业一开始投入100万能得到200万的产出。随着投入规模不断扩大,当产能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同样投入100万时,产出可能只有120万,甚至只有100万、80万、60万元,直到最后可能获得的收益越来越少。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举个例子,给你一个芒果,你高兴得舍不得吃,接下来是第二个、第三个,可是一直给你芒果,你会觉得吃得要吐了。因为芒果吃得太多,你也吃饱吃腻了,刺激受够了,继续吃下去没有任何感觉。你甚至希望吃个苹果也是极好的。
边际效应打破了人们的传统思维,也就是“投入—产出”的惯用模式。当处一项投资处于“边际”时,赚钱效应就会失效。随着时间推移,未必有投入就有更好产出,甚至是亏损的。
在美国曾上演令人震惊的一幕:美国大萧条期间,一方面有三分之一的工人失业,成千上万的家庭陷于饥饿,另一方面农场主把“生产过剩”的牛奶倒在路上,宁可亏损,也不降价销售。
为什么会出现一方面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却供给却严重不足的现象?
经济繁荣的时候,企业主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让机器昼夜不息地开工生产,制造出了堆积如山的商品,原本一个全新的商品问世,大家争先购买。但是随着此类产品越来越多,消费者见怪不怪了,即使降价销售,也没有当年蜂拥而上的购买浪潮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高利润的诱惑使得市场上很多企业主跟风生产,市场供给量已经超过了消费者的需求量,导致经济过热,陷入高膨胀。尤其对于大量走山寨、复制、打价格战之路的企业而言,即使生产出再多廉价又山寨的产品,老百姓也不愿意买单,这些产品已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了。随后,成本上涨,市场饱和,使得每投入一份产出,边际效应反而下滑,企业的利润减速甚至减缓到零回报率。于是,市场经济一场大洗牌,减产去杠杆,经济陷入衰退。
中国经济正在上演“几家欢喜几家愁”,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行业则产能过剩。
目前,中国一些行业存在产能达到上限规模的现象,从边际效应来看,如果继续投产下去,收益会递减甚至亏损。比如钢铁、煤炭、包括石化、水泥,这些行业的绝对量已达上限或已超上限,继续生产只会亏损,而有的技术型创新行业却因为缺乏资金,发展乏力的困局。
这个时候需要把这些过剩产能退出来,为了解决产能过程的问题,在人口老龄化、成本上涨的压力下,中国政府开展了供给侧改革,把一些失去竞争力,尤其有过剩产能僵尸企业的资源释放出来,去支持新兴的、有竞争力的产业。
其实,楼市也存在同样的困惑,都说中国的房地产过剩,房子对中国人很重要。但是从边际效应角度来看,也只是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在这些城市继续盖房子,只会鬼城频出,越盖楼越亏损。对当地老百姓而言,很多家庭名下已有好几套房子,即使房价再跌,买房也已经无法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了。
然而,对于一二线城市而言,大量去大城市工作的人们买不起房,而大量有置换房子需求的人又在徘徊着,但是房价节节攀升,供不应求。所以才会出现老百姓为了买一线城市的一个蜗居,一家人凑齐几代人的积蓄,甚至是卖掉小城市的好几套房子去换一个大城市的首付款的情况,这个时候房子就变得格外值钱了。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如果你身处沙漠中,口干舌燥非常缺水,无论花多少钱你都会去买水喝,要不就得渴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水随处可见,于是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喝多了水你也会吐的,所以水价很便宜。
产能过剩在西方国家也是存在的,没有谁愿意去做无利可图的投资。资本是有逐利性的,一旦出现无风险的套利行为,资本便会自动聚拢;若是行业饱和,越投入越亏损,只有傻子才会继续坚持下去。
如今,由日本开启的开着“直升飞机撒钱“的政策,也在上演边际效应。
与全球各国相似,中国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也在递减。去年以来,中国通过降准、MLF(中期借贷便利)等措施释放了大量的超发货币。即使市场上流动的货币不断增多,但企业的投资意愿仍持续低迷,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呈断崖似下跌。而央行发放的大量贷款,都涌向了楼市房贷,流向实体经济的太少,企业持币观望情绪强烈。类似于2015年中国救股市,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维稳资金,但是甚至上演了越救市越大跌的怪圈。
在日本,安倍经济学正在遭遇挑战。日本近年来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日元汇率的加速贬值,试图振兴萎靡不振的日本经济,初期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一个强大的日本真的回来了吗?为了提振经济,日本不断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并力促日本央行放宽信贷。想要短期的刺激经济并不难,只要政府愿意花更多的“银子”(例如量化宽松)就能做到。但根据“边际收益递减法则”,日本要想创造更高的经济增长率难度较大。打个比方来说,刺激政策就好比麻醉剂。短期内会感觉神清气爽,但使用的次数多了,效果就会逐渐减弱。而且太多的刺激措施会滋生新的问题,比如说负债过多、资产“泡沫”、通胀等。这些在日本已经发生了,日本似乎陷入了一个陷阱,一方面需要刺激政策来促经济,另一方面过度的刺激带来的负债又会造成无穷的隐患。
不必留恋过去,也不必焦虑未来。最后给大家分析一下,如何有效地使用边际效应,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高效?
比如,在农田里撒化肥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当你向一亩农田里撒第一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最多,撒第二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增加的产量就没有第一个次撒化肥的产能增加的高。随着第三次、第四次撒化肥,能够增加的产量就更少甚至减产,增产效应越来越低。
在比如谈恋爱,对有些人来说:找第一个女朋友时,印象深刻,全心投入,幸福感也最强烈,接着找第二个女朋友时就没有第一个深刻,后面找的第三个也没有第二个深刻。感情的幸福感随着你交往女朋友数量的增加而降低,这就是为什么对初恋会如此刻骨铭心的原因。
由此我们懂得,为什么我们对身边经常看到的事物熟视无睹,比如父母对我们的爱?因为你看见的次数多了,最后目中无物。对于经济同样如此,为什么刺激经济的政策使用多了,效果反而不好了,其实是产生了依赖性,不如换个思路,也许会柳暗花明。对投资(沥青、铜、白银)感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添加本人呢微信号:xclc664(长按复制),获取更多投资实时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