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是亞太地區第二大石油生產國、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約有60個油氣盆地,其中22個已經大面積開發。印尼已探明石油儲量大部分位於陸上,分布在蘇門答臘、爪哇島、東加里曼丹等地區。印度尼西亞70[%]的天然氣儲量位於海上。中蘇門答臘是印尼最大的石油生產省,擁有Duri和Minas兩大印尼國內最大的油田。
1998年,印尼石油儲量為90億桶;美國《油氣雜誌》統計,截至2007年底,印尼石油可探明儲量為37億桶,占世界總儲量的0.3%;另外跟據BP數據顯示,截止到2012年6月,印尼石油儲量為40億桶。 短短十幾年,印尼不僅石油儲量減半,產量也隨之下滑。1965年和1976年,印尼曾兩次創下日產160萬桶原油的最高紀錄,1977年達到了年產量8490萬噸的峰值。20世紀90年代,由於老油田漸漸衰退,新油田發展緩慢,石油產量大不如前。
隨着石油產量的下降,印尼石油進出口比例逐漸縮小。2008年因印尼石油產量不斷減少設備完全退化,已經“名存實亡”的印尼正式退出歐佩克,為其石油的光輝歲月畫上了一個句號。
隨後,印尼政府一直扶持石油工業,實現石油工業國有化,開創了產量分成對外合作協議;並實行鼓勵發展石油工業政策,為推動石油工業發展,政府全面開放各種油氣經營業務;後因其後備儲量不足,印尼政府采取鼓勵政策,吸引外資開啟石油勘探;1992年,面對油氣業跌入低谷,政府出台新的法令法規,鼓勵石油和天然氣出口,並開展深水勘探活動;2001年,政府頒布《石油天然氣第22號法令》,結束了印尼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在油氣經營中的壟斷地位,建立了新的油氣上下遊實體。
從表面來看,政府好似在推動石油發展方面頗有作為,但本質上印尼沒有一個合理的系統規劃,這是導致行業衰落的重要原因。雖然油氣業主要受印尼能源和礦產資源部支配,但財政部與商務部對勘探項目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很難說印尼政府哪個部門在掌管着油氣業。正因能源部與財政部都各有目的,政府各部門分工不明、缺乏合作意識,才“聯手”把印尼油氣逼入險境。國內複雜的政治環境、能源組織機構的匱乏、資源開發管理的不善,今天的印尼依然面臨嚴峻的能源形勢,恐怕很難複制昔日的輝煌。
石油和天然氣是印尼國民經濟毋庸置疑的支柱產業,油氣收入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27[%],產量分別位居亞洲第二位和首位,既是亞太地區重要的油氣生產國,也在世界油氣行業占有重要地位。上世紀40年代發現的桑加油田和米納斯油田所產原油一直是國際市場參考的標準油品。
作為亞洲唯一的歐佩克前成員國,印尼豐富的油氣資源和開放的市場環境極具吸引力,油氣行業國際化程度相當高,政府積極引進外國企業勘探開發,不僅有國際大公司雪佛龍、埃克森美孚、康菲,而且有來自中國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
不過最近,印尼在海上油氣勘探項目卻屢遭冷遇,埃克森美孚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馬拉松石油公司相繼放棄該國某些勘探區塊,原因在於這些“不劃算”的項目很難收回成本。
落後的能源基礎設施、複雜的監管環境、不合理的氣價補貼政策致使不少外資企業相繼奔走,動蕩的監管環境嚇壞了外資能源企業。油氣價的不合理補貼,人為控制價格,致使外資無法保證利潤難以維持開發。
印尼是亞洲重要的油氣生產國,曾作為亞洲唯一的歐佩克成員國風光一時。而如今,淪落為石油淨出口國的印尼竟難引外資興趣。我們不禁要問,這個亞洲“油桶”怎麼了?
投資是一個完整體系包括投資理念,投資心態,資金管理,風險控制,投資策略,操作手法與思路,目前本人專注於現貨原油瀝青、白銀,天然氣等現貨投資,有交流需要的朋友,歡迎添加筆者微信:mjfh0927,QQ:1537287421追蹤市場動態、直擊全球熱點、剖析突發事件、每日行情解讀,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