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香港上市的万达商业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私有化。万达商业H股私有化一旦完成,这家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商,将从港股撤退。而这距离万达在香港上市仅仅过去了不到16个月。
万达商业的匆忙离去,透露了一个信号:曾经风光无限的香港资本市场将面临着没落与衰退的压力。
不妨由万达撤离港股来盘点一下,看看香港资本市场的含金量到底还有多少?
光鲜背后的重重危机
根据港交所的最新年报,2015年港交所IPO集资总额2631亿港元,为全球最高;IPO公司数量138家也创下历史纪录。但这份成绩单的成色颇值得推敲,近几年在港股上市的公司大部分其实都是内地公司,其中不少是因为A股上市门槛过高或者排队时间过长才转道香港资本市场。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统计数据,2015年内地公司通过发行H股IPO融资金额为236.19亿美元。以当前汇率,折合约1830亿港元。如果这些H股全部转道A股融资,则2015年港股IPO金额仅剩800亿港元。若再除去大量注册在海外,业务在内地的“红筹”公司,则所剩更少。
仔细观察近年港股IPO公司的结构,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真正在香港招股的纯海外国际化大型公司并不多。少数在香港IPO或者第二上市的国际大牌公司,也很大程度上冲着内地市场而来。比如,此前上市的普拉达和在香港发行预托证券的迅销——也就是优衣库母公司,发行时即阐明:在香港上市可以增加在内地的知名度,有助于拓展内地市场。
把以上种种根植于内地,却因为各种原因“外溢”到香港的IPO去掉,港股还能剩什么?
港交所在最新的年报中称:“香港作为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今正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呢?发行者和认购者如此高比例的来自内地,恐怕称为“内地离岸金融中心”更恰当些吧?
日渐衰落是否咎由自取?
港股中存在的“老千股”让许多人都深恶痛绝,一些买中了老千股的小股民,百万资金可以被老千股血洗只剩几千元。但是,这一问题却并没有引起香港当局的重视,老千股更名后即可继续配售新股。从某种程度上讲,香港资本市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实在太不足。
然而,在这之前,香港资本市场却以保护同股同权”、捍卫中小投资者的名义,拒绝了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直接导致阿里赴美上市,为美股增添巨额交易量和万亿港币市值,香港与“世纪IPO”失之交臂。
一个老千股肆虐,对中小投资者保护并不得力的市场,却以保护投资者的名义拒绝有史以来最大的IPO,是傲慢还是偏见?
万达当年到香港上市某种程度上也是迫不得已,当时A股对房地产公司上市有一些政策限制。万达旗下的其他几家公司,由于并无政策限制,都选择了在A股上市。当政策放松后,万达商业立刻选择了回A股。
万达商业在2015年已经就A股上市进行了预披露,计划回归A股上市。尽管最终何时能IPO、定价在何种水平,现在尚未可知。但当A股上市的大门敞开后,港交所只能面对万达商业撤离这个现实。
当前,A股排队上市的公司数量早已超过600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已经接近6000家。A股的发行制度改革迟早会完成。如果A股发行制度彻底理顺,港股IPO的“低门槛”优势削减,还有多少公司会选择香港?
港交所本身也是一家上市公司,根据财报,其2015年净利润79.56亿港元,创下历史纪录。更重要的是包括临时工在内,港交所一共也只有1568名雇员,人均净利润超过500万港元,堪称全球赚钱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同期,身为全球最赚钱公司的苹果公司,人均净利润也只折合不到380万港元,仅相当于港交所七成多。
港交所各项盈利指标,无论毛利率、净利润率、分红率还是净资产和总资产收益率,都非常靓丽,放眼全球也极少有公司能与其匹敌。
但过去的风光不意味着未来的辉煌。在港人掀起排斥内地游客的浪潮后,香港的零售和旅游业已经大幅受挫。在拒绝阿里巴巴和留不住万达商业之后,港交所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好日子还能过多久?
对原油,沥青,铜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详情请看☆原油/铜技术扣-扣:975-753-77☆原油/铜技术薇-信:jiuwu3,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