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码选股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判断股票筹码的分布情况,从而预测股票未来的股价的涨跌情况,根据主力持仓理论,如果主力资金开始收集筹码,则意味着股价未来一段时间上涨的概率较大;如果主力开始派发筹码,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股价走弱的概率较大。
二、策略模型
为了考察筹码集中度高的股票是否能带来较高的预期收益,本策略中选取三个有关筹码集中度的指标:股东户数(季度增长率)、户均持股数(季度增长率)、机构持股数(季度增长率),并结合涨跌幅指标对备选股票进行双重筛选,最终精选出符合标准的50只股票构造投资组合,希望在目标投资期内获取超越市场基准的绩效表现。详细的股票筛选方法和投资组合的构建流程如下。
1.样本测试时间
考虑到在股改之前的A股市场并不是全流通状态,则按照定义的筹码集中度指标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选择2012年11月1日为第一次建仓日。
2.假设
假设1:所有相关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是正确无误的。
假设2:我们的投资组合初始构建日定为2012年11月1日,以后每季度再调整日发生在5月1日、9月1日、11月11日。年报披露的截止日期为每年的4月30日之前。第一季报披露的截止日期为4月30日之前。半年报的披露截至日期为8月31日之前。第三季报的披露截止日为10月31日之前。
假设3:可以用收盘价买到需要购买的股票,不考虑冲击成本和流通成本,交易费用0.15%(双边)。
3.筛选方法
假设:截止到上市公司季报最后发布日,如果季报中2个指标较上一季度有所增加,则表明该股票的筹码集中度增加,预示着市场主力资金在本季度增加了对该股票筹码的收集,预计在下一季度或将来,该股票很有可能会掀起一波行情。循此思路,对股票池进行双重筛选。
首先,在每季度末,从股票池中根据筹码集中度(股东户数(季度减少率)、机构持股数(季度增长率))对所有股票进行排序,选出其中增长率最高的前100只股票。
其次,再依据涨跌幅指标,对上一轮筛选出的100只备选股票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序,并淘汰50只涨幅最低的股票,保留另外50只在本季度表现最优的股票。
4.筛选步骤
(1)投资组合初始构建日定为2011年11月1日,在每年的5月8日、9月1日、11月1日在最新的季报完全公布后调仓。
(2)由于ST的股票风险较大,因此剔除当前被ST的股票,剔除筛选指标在考察期内没有记录的股票样本,从而形成初始股票池。
(3)在步骤(2)的基础上,分别根据股东户数(季度增长率)、流通股中机构持股数(季度增长率)、单个指标及其分层组合和打分组合进行选择。
(4)对最后精选出的n只股票按照等金额构造期初投资组合,以后每季度仍遵循步骤(1)~(3)对组合进行调整。在目标投资期末,将评估该优化选股策略的投资绩效,并与市场基准作对比。
5.业绩评估基准
关于业绩比较的基准,选取沪深300指数。
三 实证案例:筹码选股模型改进
动态调仓
前面的投资组合都是基于静态的即固定的时间进行投资组合的调整,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但是太过于死板,不够灵活。在这里实证了一种动态调仓的方法,步骤如下:
(1)若季度报告披露截止日之前的某日,从某只股票季度报告中得出筹码集中度指标满足提前入池条件,则该只股提前入股票组合。同时将组合内涨幅最低的上期单只股票剔除。
(2)若该季度报告披露截止日,新进股票组合的股票数未达N只(即上期股票未全部被替换),则在该日计算备选池中将所有剩余股的筹码集中度指标一次性补齐至N只,同时剔除所有未剔除的上期股票。
(3)若该季度报告披露截止日,新进组合的股票数正好等于N只,则股票组合构建完毕。
(4)若该季度报告披露截止日之前,新进组合的股票数已达N只,若后续某日又出现符合条件的股票,则将其放入备选股票池中。
小结
讨论了筹码量化选股策略,从筹码选股的思想来看,本质上是一种跟随主力资金的方法,如果发现了某只股票有主力建仓的迹象,则跟随买入,将有比较大的概率获得超额收益。
从D-Alpha量化对冲交易系统的A股历史数据的实证来看,基于筹码集中度的选股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中长期投资收益,基本上可以获得超越市场基准的投资绩效,尤其是在熊末牛现、市场上升前期和牛末熊初、市场下跌盘整的阶段,该策略较大盘表现更胜一筹。(本策略基于丁鹏的《量化投资》:进行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