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涌入香港抢购黄金的中国内地客催旺了香港银行业的保管箱需求;海淘族在网上和国内专柜下的订单,一夜之间变“贵”了。这些现象在被人津津乐道的背后,直指人民币贬值对大宗商品带来的影响。
国内商品投资者“买买买”。
今年“十一”黄金周过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次明显贬值,国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普涨。众所周知,在全球期货交易中,大宗商品多数以美元为计价货币,美元走势与大宗商品价格存在负相关关系:当美元贬值时,大宗商品普遍保持强势;反之,大宗商品将出现回落。
我国作为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之一,在对原油、大豆、铁矿、钢材及有色金属等原材料的进口需求方面首屈一指。因此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将增加商品进口成本,抬高国内商品价格,尤其是一些短期内签订进口合同的商品,进口成本增加的现象尤为明显。
贬值“红利”在下降。
相关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原因来源于内外两方面。从国内来看,9月出口数据和贸易顺差规模不及预期,最近出台的房地产调控等政策令投资者对接下来中期经济预期偏弱。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12月加息,概率也在最近一段时间持续在高位徘徊,该加息预期升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元汇率走强,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的鸽派言论也加剧了美元上涨动力。
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大宗商品的总体趋势,最终还是回归国内供需、资金以及市场预期基本面的情况。
商品走势格局走向分化。
人民币跌跌不休,对大宗商品价格带来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首当其冲的是黄金,近期大量中国内地客纷纷涌进香港抢购黄金,掀起了一股“黄金热”,还导致香港银行保管箱供不应求,带旺香港银行业的保管箱需求。对其他商品来说,人民币贬值抬升了国内商品进口成本,降低了出口成本,后期若人民币继续贬值,或令国际铁矿、钢铁及有色金属等工业品价格承压,而原油及粮食类进口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小。
笔者钟灵(威信:ZLCJ827)是国内金融投资分析师,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目前对原油、白银、天然气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欢迎添加微信,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