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嘉月解盘
石油一向是中东国家经济的命脉,而近期的油市格局的变化。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当然是伊朗,愁的是沙特。伊朗制裁解除后有效地重新打入市场,一度成为中东和北非第二大的经济体。
眼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全部成员国与俄罗斯等非OPEC将在下周三(9月28日)共聚阿尔及利亚,商讨如何解决全球供应过剩问题。尽管市场普遍不对本次会议达成冻产协议抱太大希望,但就OPEC的决策而言,阿尔及利亚一直是个充满意外的国度。事实上,该组织于2004年和2008年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前两次会议均意外决定减产支撑油价,震撼了市场。
据OPEC官员和消息人士周三(9月21日)表示,在下周阿尔及利亚的部长级会议临近之际,该组织可能准备8年来首次限制产量。
值得注意的是,恩怨由来已久的伊朗与沙特近日发出和解的信号,两国在维也纳进行会晤,表明愿意进行合作,并与非OPEC成员国的俄罗斯一道进行磋商。此前沙特和伊朗曾在也门和叙利亚的冲突中陷入代理人纷争。
但事实证明俄罗斯在减产上并不诚心,这不产量又爆表了
本周,俄罗斯又新投产了一个大油田,同时原油日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175万桶。
目前OPEC的专家们私底下也正在设法拟定限产协议的最后细节,协议不仅会对市场产生影响,还可能允许石油部长们向各自国内的民众宣扬其取得的成功。
伊拉克驻OPEC理事Falah Alamri指出,OPEC与俄罗斯在下周阿尔及利亚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会议间隙召开会议时不得不采取行动,原因是当前每桶45-50美元的油价水平,对OPEC成员国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过去一年,伊拉克、沙特、伊朗和俄罗斯全都扩大生产,带动产量触及历史高位,以便与美国等成本更高的生产国争抢市场份额。
沙特这个不毛之地,凭借原油,让自己的荷包充实,躺在原油之上,坐等收钱,狠狠地过了数十年的好日子,但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沙特抱着美国“大腿”,对伊朗采取各种打压手段。但是如今油价急剧下跌,国内消费水平极度“拮据”,美国的石油生产一直在下滑,美国自顾不暇。
伊拉克被视为全球石油产量协议达成的主要阻碍之一,因该国要求明年进一步增产。
但Alamri认为伊拉克并不会扼杀产量协议,他称,“我们无意让太多原油涌入市场,我们希望支撑市场,不参与任何会打压油价的事。”
另一方面,消息人士称,沙特和伊朗驻OPEC官员本周正在维也纳会晤,争取明确产量协议的大致框架。
其中一位OPEC消息人士称,“看来他们都希望在阿尔及尔达成某种共识。从会议和外交活动的频繁程度一看便知,他们真的在推动此事。”
其他消息人士表示,争议主要集中在产量基准上面,各国要根据基准来确定冻结或是削减产量。
OPEC有两套数据:一是由成员国自身的估算,另外一套数据则是来自独立市场专家,也就是所谓间接资料。后者数据最近一直比较偏低,而且是较能精确反映真实产量的数字。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海湾产油国坚持产量协议必需使用这些数据,才能更加有益于监测供应水平。
一位熟知OPEC讨论内情的人士称,“从逻辑上而言,如果产量是冻结在今年初或者今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即所有各方都同意使用间接资料,那么就意谓着产量从当前的实际水平减产。”
其他几位OPEC消息人士指出,利比亚和尼日利亚可能获得豁免,这两国已因国内局势动荡而出现产量下降。
不过,法兴资深分析师惠特纳(Michael Wittner)表示,虽然大多数市场人士高度怀疑OPEC下周能达成有效协议,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沙特、伊朗和其他国家最终将达成差异化上限的折中方案。
很喜欢释迦牟尼佛说的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所以我也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那都是我该去的地方,经历一些我该经历的事,遇见我该遇见的人”每一位在读这篇文章的人,嘉月感谢与你相遇!
笔者嘉月解盘微信ASQ710,专业成就品质,实力铸就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