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 [注册] 或 [登录]  | 返回主站

投资英雄类 /  技术分析吧 帖子:3364756 新帖:20

今后一两年是中国经济触底关键期 货币政策要给去杠杆创造时间

传神金智发表于:9 月 21 日 15:59回复(0)

文/成杰财经

101个中等收入国家,只有13个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在9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题为“全球技术进步放缓下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构建”暨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凤良,援引了一份来自世界银行的报告数据:1960年有101个中等收入国家,到2012年只有13个成为了高收入国家,大量中等收入国家出现了增速放缓或增长停滞,无法实现收入水平持续增长。

2006年,世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首先提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概念。它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人均GDP在4000美元—12700美元的阶段)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同时,快速发展中积聚的问题集中爆发,造成贫富分化加剧、产业升级艰难、城市化进程受阻、社会矛盾凸显等。

中国经济在增长动力切换的过程中,也陆续遇到上述问题。

“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逐步放缓,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长期潜在增长率的下滑。由于传统模仿性技术进步、改革红利、需求扩张所产生的规模效应,都呈现弱化趋势,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加之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资本边际效益递减,增长的传统动能渐趋消失。”刘凤良说。

刘凤良解释说,增长方式的转换,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从要素驱动型向全要素增长型转变,原有的增长方式下技术主要是模仿,要素配置以出口为导向,规模经济主要靠外需,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后发优势消失,我们就需要创新驱动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刘凤良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主报告《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技术进步放缓下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构建》。报告建议,在传统动能消失后,替代动能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用自主研发代替技术模仿,国内消费代替对外贸易和通过研发向国际价值链高端攀升。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7大新旧动能转换建议。

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在当天的论坛上表示,目前整个世界技术创新放缓,需求压缩和内部冲突加剧,需要转型来构建新动力。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过去六年是调整的态势,应该怎么看当前的经济走势?

“中国经济经过六年的波动以后目前已经接近底部。”刘世锦说。

刘世锦提到了一个他判断经济是否接近底部、判断供给侧是否调整到位的重要的信号,那就是大宗商品价格的触底反弹,“前一段时间大宗商品的价格涨得比较猛,虽然可能会反复,但是最低点已经过去了。”他说。

但刘世锦也强调,接近底部和真正完全实现触底还不是一回事,今后一两年是中国经济触底的关键期,不确定性将会增加,包括金融风险,国际形势的变化等。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则从去产能角度指出,过去产能去不掉是因为企业并没有真正退出,价格一旦稳定,为了利润就又重新投入生产。

曹远征建议,去产能就应该对产能过剩的企业实施重组,让这类企业真正退出市场。

但是曹远征也提到了一个目前已经引起关注的问题,货币政策在去产能、降杠杆过程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我有一个建议,就是在短期中间应该把杠杆稳住,但是杠杆稳住并不是目的,通过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先把杠杆支住,将来要创造条件去杠杆,这个前提就是在实质去产能,只有去产能才能真正去杠杆。”曹远征说。

实际上,经济动能切换过程中,除了要通过政策调整来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速外,近期民间投资下滑和房价暴涨显示出,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在增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表示,当前需要注意的是,服务业其实与城市化相关联,服务业的发展很容易引起工业成本的上升。

刘世锦表示,经济触底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次验证,但是触底以后就会相对稳定,也就是L型,但这个阶段可能会包含几个小的W,下一步新的增长点是要关注效率的提升。

成杰财经历经股市、基金、期货到现货的发展。对K线的趋势分析熟练,掌握全球最新经济发展。目前专注现货白银,天然气,原油,铜有做更新。 可添加 微信:cjcj598 QQ:1074486107


全部回复

0/140

达人推荐

量化课程

    移动端课程